南港三期重劃成果:現在

認識重劃

市地重劃

意義

市地重劃是依照都市計畫規劃內容,將都市一定範圍內的土地,全部重新規劃整理,興辦各項公共設施,並於扣除法律規定應由參與重劃之土地所有權人共同負擔的公共設施用地及供抵繳相關工程費用、重劃費用、貸款利息等所需土地(抵費地)後,按原有土地相關位次,辦理交換分合為形狀整齊之土地,重新配回給土地所有權人的一種都市整體開發方式。

目的

市地重劃的目的主要在於促進都市整體建設發展及提高土地經濟價值,不僅政府可以加速公共設施的建設,土地所有權人也可以透過地籍之交換分合,獲得方整可建築之土地,進而提高利用價值,並可以平衡因都市計畫規劃使用分區(如有住宅區、商業區、公共設施用地等)所產生的權益不公平,是一種「公私兩蒙其利」且兼具公平性的都市土地開發方式。

重劃1.0-地籍分合整理

「日據時期-1970」

「總開發面積294.22公頃」

1936年日本總督府公告「台灣都市計畫令」,以都市計畫為主體,市地重劃則著重於地籍整理,一直到1943年因受戰爭影響而停辦。

重劃地區:中山北路/中山女中/幸段

重劃2.0-開闢公共設施

「1970-1980」

「總開發面積275.48公頃」

「公共設施面積95.04公頃」

1970年代,政府積極推動「十大建設」,帶動臺灣經濟發展、社會快速變遷,城鄉差距日漸擴張且相關都市建設需求殷切。

1975年辦理完成的臺北市松山一期市地重劃案(即民生社區)即為此階段臺北市重劃工作的起源,將原屬臺北市郊的土地,規劃為可供45,000人居住的現代化住宅區,經過半個世紀演變,迄今仍是著名的宜居社區,其後陸續並在中山、大安、士林、內湖、木柵等區辦理新社區開發型的市地重劃。

重劃3.0-納入都市設計

「1980-2012」

「總開發面積644.68公頃」

「松山二期超大街廓、人車分離、廣場軸線、鄰里單元」

自1980年起,市地重劃開發手段已逐漸普遍被都市計畫審議者所採用,再加上獎勵土地所有權人辦理市地重劃辦法修正,市地重劃工作作業逐漸成為地方政府(公辦市地重劃)與民間(自辦市地重劃)所共同完成。

由於都市化的程度,臺北市於此時首先提出複合功能型之市地重劃開發案,如松山二期(信義副都市中心計畫區)、內湖六期(內湖科技園區)及南港一期(經貿園區)等大型重劃案。其中,松山二期為第一個實施整體都市設計管制的地區,被稱之為我國引入歐美都市設計構想的先鋒,對於開發建築之環境設計有相當嚴格的規範,後續並進駐臺北101大樓、世貿展館、國際貿易大樓、國際會議中心、君悅飯店及各大企業總部,成為臺北市之副都心及現代化、國際化的示範性社區。

重劃4.0-跨區保存創新

「2012-現在」

「總開發面積6.88公頃」

(南港三期為臺北市首例)

自2012年起,揮別過往重劃工程就是推土機的刻板印象,臺北市政府透過跨區市地重劃的整體開發方式,不僅達到以往整合權屬及畸零分散土地、闢建公共設施以提升土地利用之效能,更進階至保留老樹、引進生態工法、智慧設施,為居民打造一座智慧生態社區,並更重視歷史記憶傳承,開放市民參與,擴大保存瓶蓋工廠歷史建築作為青創基地,給予其新生的機會,使南港三期重劃區成為實踐重劃4.0—保存創新的典範。

南港第三期重劃區(南港三期)

緣起

配合中央重大政策及南港「生技中心、軟體中心、會展中心、文創中心、車站中心」等五大中心發展計畫,推動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建設,促進鐵路地下化沿線土地再利用及改善周邊環境,臺北市政府檢討都市計畫並規劃採市地重劃方式進行整體開發,以重新整合畸零分散之公、私有土地,提升土地利用效能,提供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發展腹地,同時因應產業發展需求,建構綠化與景觀兼具之新南港風貌。

大事紀-重劃足跡,事事用心

都市計畫書公告發布實施

南港區第三期市地重劃區終於要開發了!這是臺北市第一個辦理的跨區市地重劃呢!

公告市地重劃計畫書

張貼在重劃區的公告,大家有看到嗎?

點交C區(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土地

C區土地先行點交給本府文化局!北部流行音樂中心準備動工囉~

完成地上物騰空點交

地上物已經騰空!臺北市政府準備開始進行重劃區的公共設施開闢了!好期待未來綠意盎然的公園和寬敞的道路喔~

瓶蓋工廠文化資產審議

公民團體爭取瓶蓋工廠保留,臺北市政府給予正向回應,歷經多次文資審議,最後公告登錄8項地上物歷史建築哦!除了保存過去的配銷處倉庫、印花工廠、印鐵工廠、鋁蓋機工廠、瓶蓋工廠、防空洞及崗哨外,臺北市政府又擴大保存了1棟2層樓的建物,和原本應拆除的瓶蓋工廠東側立面!

工程開工

動工囉!未來這裡將引進生態工法、智慧設施,為南港居民打造一座智慧生態社區,未來並結合周邊軟體園區、生技園區、國際會展中心、文化產業群落,建構南港新創產業廊帶,南港即將擺脫過去黑鄉面貌!

配地說明會及結果公告

主動出擊!為了做出最適的配地方案,在公告結果前舉辦配地說明會,並主動報告重劃進度及配地初步成果!

瓶蓋工廠依文資審議結果施工後,公民團體於104年9月18日入侵工地阻擋施工,並訴求全區保留,市府展現誠意邀請地主、議員、里長、里民共同參與討論,以公開透明方式全程錄音錄影,並公布於網站。最後協商雖未能獲得共識,惟市府也盡最大努力擴大保留部分非歷史建築。

依法行政—復工

為免影響歷建活化、環境交通改善、重劃地主權益,臺北市政府地政局依法行政於104年10月14日恢復施工,過程中為保護歷史建物,於拆除非歷史建物之周圍加設臨時支撐,以確保非歷史建物拆除過程中整體結構安全,並規劃妥適防塵措施,防止粉塵及物料向外飛散,致損害歷史建物,業於104年12月22日順利完成非歷史建物拆除工程。

權利變更登記

領到權狀了!這些日子的等待終於即將美夢成真!

點交E區(南港轉運站)土地

E區土地完成點交囉!南港轉運站會長什麼樣子呢?

B、D區(瓶蓋工廠)竣工

重劃工程竣工了,可以看到美美的門戶公園和寬敞的道路囉!好期待工程驗收開放公共設施使用呢!

點交B、D區(瓶蓋工廠)土地

任務完滿達成!南港三期重劃順利圓滿!一起享受這鮮美的果實吧!

(C區配合北部流行音樂中心施工中)

點交C區(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土地

C區土地完成點交囉!這裡將成為流行音樂重鎮~

整合畸零,便利使用

南港三期範圍包括B、C、D、E等4區

重劃地籍圖

重劃地籍圖

重劃前
地籍凌亂
公私有土地畸零分散(89筆)
第二種工業區、策略型工業區及第三種商業區
重劃後
地籍完整
土地方正(17筆)面臨道路
特定商業區(一)(二)、轉運站用地公園道路用地

重劃後土地產權單純,形狀方整臨路,可立即建築使用

轉生蛻變,風華再現

光緒年間

日據時期

民國52年

民國66年

民國90年

民國105年

商業區
提供1萬坪特定商業用地,擺脫南港黑鄉,重新起飛。
公園
打造近600坪的南港車站門戶公園,引進生態工法、智慧設施,為居民打造一座智慧生態社區。
歷建活化
瓶蓋工廠活化,打造青創基地。
道路
解決原先狹窄人行通道問題,創造寬敞自行車道及人行道。
交通樞紐
四鐵共構,交通更便利,串聯新生活圈。

南港三期八大特色

一、跨區重劃

南港三期重劃案依據之都市計畫於101年5月15日公告實施,是臺北市首度辦理的「跨區市地重劃」,透過重劃取得五大中心之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與轉運站用地等2大用地。

二、地區縫合

為使區內外公共設施可以順利銜接,地政局代辦非重劃區的聯外道路,預留鄰地排水系統、人行及自行車道、帶狀式開放空間,及增設8米道路,讓重劃區內土地與非重劃區工程界面及地區縫合銜接:

(1) 新闢15m計畫道路。

(2) 新設雨汙水設施連接至南港路。

三、交通中心

南港車站為四鐵共構,結合未來轉運站,將成為臺北市東區門戶交通樞紐。

四、文創中心

隨著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落成與瓶蓋工廠轉型成立與自造者工廠活化使用,南港地區將會是臺北市新的文創重鎮及新創基地。

五、公民參與

瓶蓋工廠多次文資審議皆由市民共同參與;盡力履行瓶蓋工廠保存承諾,公開與公民團體面對面溝通。

瓶蓋工廠全區保留918陳抗事件

六、歷史保存

除保存A2棟、B棟、F棟、G棟、I棟、M棟、崗哨及防空洞8項歷史建築,另為維持歷史建築風貌,臺北市政府擴大保存瓶蓋工廠,其中應拆除的G棟建物東側立面(高7.8公尺、寬9.7公尺)透過挪移工程技術接合不同時期歷史記憶,同時增加保存A1棟非歷史建物。

七、門戶公園

公園內保留大量原有喬木,同時設有街角廣場區人行步道與自行車道共構系統、景觀園路(漫步景觀綠廊區),綠地系統(沿街植栽帶、節點植物造景區、受保護樹木景觀區),街道傢俱(公園座椅設施、告示牌、照明燈具)。

八、智慧生態

(1) 樹木保護,全區樹木90%以上原地保留。

(2) 以[生態都市]理念進行工程:

A. 透水鋪面 :涵養水源,保存地下水資源。

B. 箱涵式側溝:加強滲漏,減輕排水負擔,保水滯洪功效升級。

C. 植生計畫:原有喬木原地保留。

公共設施小教室

打造環保節能臺北城

LED路燈:Energy節能減碳

南港三期市地重劃採用LED路燈,以落實節能減碳之思維。LED路燈具有高發光率,低耗電,壽命長,安全可靠,出光率強等特性,有利於環保。

由上表可知,將傳統路燈替換為LED路燈已達成節能目的,若更積極的加入先進式夜間調光,依照不同的地區特性和需求,將入夜後的照明進行更精緻化的彈性調整,則節能效果加倍!

打造地面乾爽臺北城

建設會呼吸的人行步道

南港三期重劃區的公共設施納入生態,保水滯洪設計,新開闢的十米人行步道採透水性鋪面設計,材質使用可透水混凝土磚,如此一來,雨水可以通過多孔性鋪面,直接滲入路基土壤,能讓水還原回歸地底並處理地表逕流,不僅可涵養水資源,還能減輕排水設施負擔!

打造排水力強臺北城

建設會喝水的海綿城市

從防洪到親水,再也不怕大雨了!

為了讓您在雨天行走時不會遇到積水,我們精心打造了滲透性側溝,讓雨水可以流入排水箱涵。本側溝施作,可提供17.3噸的保水量!

打造悠遊方便臺北城

輕旅行的友善城市

南港車站前的公園,設有YouBike,除可完備通勤的最後一哩路,也方便市民來趟輕鬆的旅遊,再次發現南港之美!

打造便利親民臺北城

創造乾淨便利市民的設施

設置直飲台及洗手台,方便市民飲用與洗滌!

樹木保護成果

打造呼吸活氧臺北城

保護老樹,不遺餘力!

「臺北市南港區第三期市地重劃工程-受保護樹木保護計畫及移植與復育計畫」

一、計畫依據

「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臺北市政府受保護樹木保護計畫暨移植與復育計畫審議作業要點」及相關規定辦理。

二、辦理原則:

歷經多次樹保審議、歷次會勘及多方洽詢移植地點後,基於環境景觀生態意識之要件,有關非受保護樹木的處理方式,未來開發規劃設計亦朝向「樹木與建物共存共榮」的原則執行工程內容;除樹木與計畫道路或必要設施有衝突需移植外,將儘量以「原地保存」為主要原則。

三、統計數量:

南港三期重劃區內達受保護樹木標準,計9株喬木(1株位於B區、8株位於D區),1株採臺北市區內移植,8株採既有植株現地保留。

瓶蓋工廠風災傾倒扶樹行動

為使關心南港瓶蓋工廠保存與活化之市民朋友,瞭解廠區內樹木生長之現況、受保護樹木之養護情形,以及風災等受損樹木之修護狀況,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於 104 年 9 月 23 日舉辦「南港三期重劃區因蘇迪勒風災傾倒樹木扶正活動」,邀請里長及里民、樹保團體、文資團體共同參與扶樹活動,透過本次活動與民眾及樹保、文資團體進行對話,共同做好樹木保護作業,達成人文與自然共存之目標。

為活動當日由鄧家基副市長率領地政局李得全局長、南港區區長、在地里長、里民,以及護樹團體等共數十人,一同扶起因風災傾倒之台灣欒樹,過程圓滿順利,展現臺北市政府、當地居民及樹保團體共同協力保護樹木的決心。

B區

1株喬木(正榕)達受保護樹木標準,已於105年5月移植至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基地範圍。

C區

無喬木達受保護樹木標準。

D區

8株喬木(正榕、苦楝)達受保護樹木標準,皆採既有植株現地保留方式辦理。

●5株位於瓶蓋工廠廠區範圍,基於「樹木與建物共存共榮」原則,採取現地保留。

●3株位於南港71號公園預定地,採取現地保留。

E區

無喬木達受保護樹木標準。

Copyright ©2017  最佳瀏覽畫面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