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三期重劃成果:過去

(一) 認識南港

地名由來

位於臺北市東隅的南港區,原隸屬臺灣省臺北縣。早年先民聚落主要在南港、三重、中南等里間,清治時期舊名南港仔嘴街,河港功能健全,其與當時基隆河北岸的汐止北港相對,是今南港地名由來。南港區名之由來,取自舊地名「南港仔庄」及「南港仔街」。

交通發展

在明鄭時代已經築有縱貫公路,清光緒年間在公路南側開築縱貫鐵路,成為主要交通幹道。日據後,興南宮及南港火車站一帶發展為核心區。

民國60年代末,政府為解決大臺北地區的運輸問題,決定興建捷運以舒緩交通,近年來陸續完工,包括97年捷運昆陽站到南港站通車、98年內湖線通車(中山國中站-南港展覽館站)、100年捷運南港站到南港展覽館站通車及鐵路地下化完工,加上高鐵南港站於105年7月1日正式通車,南港站儼然成為東臺北最大轉運站,可有效紓解臺北車站轉運人潮,是未來非常重要的交通新門戶。

產業歷程

清治時期南港人民大多從事農耕,其中茶農佔大多數,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福建安溪人王水錦、魏靜時來臺,到了臺北府淡水廳大內樟腦寮(今臺北市南港區大坑一帶),發現本地氣溫、雨量、土質等相當適合茶樹的生長,於是引進茶樹種植,使南港成為臺灣包種茶的發源地,而有「茶鄉」之名。當時南港主要農產品除了茶葉,還有番薯及稻米。另一方面,由外地運到南港的貨物大多是食料品、藥品、福州杉等,這些貨品挑到石碇、深坑出售,再由石碇、深坑挑茶葉回到南港,與南港所生產的茶葉裝船運到臺北大稻埕。

日據末期,南港茶業漸漸沒落,而煤礦與磚瓦業正蓬勃興起,臺灣省政府在民國45年將南港部分土地劃設為工業區後,鋼鐵、化工、紡織、電子、印刷、汽車、食品等產業相繼設廠,雖然帶來了繁榮,卻也因工廠排放濃密黑煙,使南港成為人們口中的「黑鄉」。

<資源參考來源:南港區公所>

(二) 南港車站

創建於民國前13年(西元1899年)為一「簡易站」,日據時代稱為「南港乘降場」,指定由松山站管理。

隨著業務量持續成長,於民國76年7月15日升格為一等站。

為配合交通部推動「南港專案」地下化工程,於民國90年6月1日停辦貨運,南港站因此降為二等站。

民國105年5月12日升格為一等站,結合臺鐵、捷運、高鐵,由於交通條件與生活機能優沃,未來勢必再度帶動南港地區之繁榮與發展。

<資源參考來源: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三) 南港與工廠

南港地區發展自光復初期北基鐵路及公路開闢後,大型工廠如公賣局瓶蓋工廠、南港輪胎廠、中南紡織廠等紛紛沿著公路及鐵路沿線設立。至民國42 年後包括聯華麵粉廠、僑泰興麵粉廠、臺肥南港廠、啟業化工廠等大型工廠陸續設立,到了70 年代,南港區總計有超過700 家工廠。

近年來由於產業結構改變及全球化經濟之盛行,南港區工業廠房在地租效益降低及勞動成本上漲影響下開始外移,多數大型工廠生產活動亦循都市發展而逐漸消失。

<資源參考來源:變更臺北市南港區鐵路地下化沿線土地主要計畫案>

「過去」

「南港瓶蓋工廠」位於南港車站西北側,總面積約2.22公頃,是日據時期(民國32年)由日本人宇平組設立之民營「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 所屬工廠,除生產鐵質瓶蓋外,也生產軟木栓、軟木片、軟木炭化板。

臺灣光復後由臺灣省專賣局(今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接管並先後改名為「木栓工廠」及「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專門生產公賣局所屬14家酒廠酒類包裝所需各種瓶蓋、軟木栓等產品。

盛產時期,年產量超過8億個,提供當地居民不少就業機會,然而隨著臺北城市轉型,於民國93年遷廠至林口,南港瓶蓋工廠即停止生產作業,並交由當時國有土地管理機關財政部國有財產局(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管理。

瓶蓋工廠360°VR影片

「轉化」

南港瓶蓋工廠民國93年正式歇業後,空盪的廠房吸引國內外塗鴉客流連,也在短短幾年之間轉變為展覽、音樂季活動、社團夜遊及數不清的平面、動態影像拍攝場所,可說是臺北市廢墟小片場的文創重鎮;民國99年更成為臺北市都市更新處的「都市再生前進基地」之一,以免收場租費的方式,開放給一般團體供藝文展演、創意設計、都市再生及影視拍攝等使用,其間約拍攝百餘部影片,成功活化了瓶蓋工廠,也因此引來了文化團體對於瓶蓋工廠的關心與重視。因本地區長期無確切使用計畫,為促進鐵路地下化沿線土地再利用,加速土地開發速度,臺北市政府主動規劃鐵路地下化沿線閒置或低度利用土地之再利用計畫,於民國101年公告實施都市計畫,並將瓶蓋工廠納入市地重劃範圍進行整體開發,變更為商業區,以提升土地利用效能及因應產業發展需求。

自102年11月起,歷經1年5個月共8次的文化資產審議,臺北市政府於104年4月29日公告登錄「南港瓶蓋工廠」8項地上物為臺北市歷史建築,其中,A2棟、B棟、F棟、I棟、M棟、防空洞全棟原地保存;G棟則以日據時期原廠區原建物為保存範圍;崗哨則採異地重組之方式保存;另以都市計畫道路以西之廠區為保存範圍(實際保存範圍以完成重劃土地分配權利變更登記後之地籍線為準)。

1.配銷處倉庫(A2棟)
屋架為木造,屋架下方及牆面有鋼架加強結構。

2.印花工廠(B棟)
屋架為木造,山牆高出屋坡,立柱外凸。

B棟:COLASA作品

B棟:無名氏作品(具完整度)

B棟:DABES作品

3.印鐵工廠1(F棟)

屋架為木造,屋頂為鋼筋混凝土(RC),長向立面高窗,上有雨庇。

4.瓶蓋工廠(G棟):

 G棟:REACH作品

依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會議結論:南港瓶蓋工廠範圍內G棟建物原則以日據時期原廠區原建物為保存範圍。經現場勘查G棟建物之結構柱體尺寸及方向,研判該建物應分為前後二個不同時期所構築而成至目前規模。

  1. 屋頂木造桁架
    採人工方式切除拆解,拆解前需將木造桁架屋頂予以編號及記錄,拆解部分應妥善保存並搬移至M棟建物內重組及墊高安放以利通風及防潮,並於木造屋頂存放處四周建立蟻巢滅系統(Sentricon Colony Elimination System)地上型餌站,以保持防治白蟻侵蝕之可能。
  2. 建物拆除方式
    先以無振動之水冷式圓盤切割機切割平整,再以人工方式進行擴隙打除,在不影響東側新闢計畫道路開闢之前提下,皆予以保存,並視現場狀況施以補強。
  3. 挪移工程
    透過挪移工程技術,將約50噸之G棟東側立面移動16.8公尺,接合不同時期建築,維持建物本來外觀風貌,且為儘量保存山牆立面原貌及保護結構安全,針對山牆部分先進行基礎補強及地梁連結,並以鋼構強化建物穩定性,以避免挪移過程產生損壞。

5.印鐵工廠2(I棟)
外牆灰白色洗石子,正立面開窗面積大。

6.鋁蓋機工廠(M棟)
屋架為鋼鐵構造,山牆高出屋坡,洗石子外牆。

I棟:無名氏作品
(完整度高)

I棟:TORO、BIO、ROD等人

I棟:COLASA、AHDIA、RAMP及無名氏等人作品

F~I棟外牆:DABES
等人作品

7.崗哨
在臺北,除軍事營區外,崗哨是民間少有的,皆呈現當時產業建築之特色,可作為瓶蓋產業的歷史見證。

8.防空洞
為二戰時期的防空洞,見證了走過戰亂、重新繁榮的臺灣樣貌。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簡稱URS)
URS=Yours 你的、我的、大家的─將空間開放給每個對於城市充滿熱情的人

URS以「再生」為主軸,有別於先破壞再建立的重建模式,URS將計畫在舊的輪廓中加入新的概念。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2010年開啟了URS推動計畫,由政府單位提供地點,鼓勵民間單位進駐, 讓民間單位得以自由展現創新力量,將文化創意的種子埋進這些老舊街廓中。

URS13地點:南港瓶蓋工廠(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13號),階段任務完成,已於2013年6月退場。

URS13 計畫 四項文創活動

(1)社區工作坊
初期

建立社區對URS13之認識

清查測繪廠區建物空間

調查社區綠色資源與公共空間

中期

組織社區人脈的連結

進行社區文史與耆老的訪談

展示鐵道發展與工業遺跡的沿革

建立工作坊與社區的對話機制

後期

協助創作者與社區脈絡與資源連結

建立社區聚會與活動之韻律

建立志工培訓與服務介面

連結在地生活與特色產業與文創結合

(2)遊藝工作坊

生態社區、可居城市、創意南港、快樂生活

(3)都市行動

親密時刻,點出在內容上是日常生活的,是醞釀發生於人與人之間的,在各種不同時光裡,不同人聚合時的所觸發的一種緊密且深層的情感狀態;這個行動,正是嘗試補捉那無數個珍貴的剎那!

(4)國際論壇
主題

共構都市的未來-從荒廢到創意與活力

目的

透過對南港在地環境生活的觀察和反應,對多元的藝術力量之信念,激發社區居民對城市生活的價值的追尋,邀請大家一同 回顧思考,談論南港游樂園展覽本身,及此空間和週遭城市人們生活的未來更具前瞻性之地區發展可能。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100/05/07-100/05/11
黑暗世界CF-廣告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
100/07/31-100/08/02
自由發揮音樂節專輯MV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F棟
100/08/01-100/08/03
田馥甄My Love音樂專輯MV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M棟
100/10/17
降龍之劍電玩廣告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J棟
100/10/24
摩托車廣告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N棟、J棟、K棟、P棟及廣場
100/11/09
曾靜玟 你怎麼看我 MV拍攝
URS13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L棟
100/11/18-100/11/20
教會福音音樂MV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L棟
100/12/08-100/12/10
賈靜雯 許一個願望 MV拍攝
URS13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A棟、F棟、I棟及L棟
100/12/12-100/12/13
一玲MV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P棟
100/12/20
魔術表演影帶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F棟
101/01/05-101/01/07
向前走向後走片頭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H棟
101/01/13
文化大學學生作品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L棟
101/01/16
淨水器網路-槍戰篇廣告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A棟、B棟、F棟、J棟、K棟
101/01/16-101/01/17
許哲佩深淵的蝴蝶MV拍攝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A棟、N棟
101/02/06
輔大影像傳播系學生作品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J棟、N棟
101/02/10
政大廣電系學生作品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
101/08/04-101/09/02
URS13-社區營造
葉蕾蕾-南港幽境
101/08/29
URS13-公共藝術
日比野克彥-種子號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F棟
101/10/05-101/10/17
URS13-公共藝術
Buff Diss-Tape up Taipei
101/11/27
URS13-國際論壇
拍攝地點:原南港瓶蓋工廠A棟
第一回
「102年11月11日文資審議第53次會議」
  1. 委員初步認為靠近南港路二段幾棟建物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將於日後會議進一步評估及討論,再行確認其文資身份及保存方式。
  2. 碉堡之位置及相關歷史背景待確認後,再行討論是否列入保存範圍。
第二回
「102年12月30日文資審議第54次會議」
  1. 原則以日據時期原廠區原建物基地範圍,同意登錄A2棟,B棟,F棟,G棟,崗哨、防空洞為歷史建築;建物名稱、種類、登錄理由及保存範圍,續提送下次會議審議。
  2. H棟、K棟、N棟、P棟、Q棟、O棟因未達文化資產價值評定基準,不指定古蹟、不登錄歷史建築。
  3. 餘I棟、J棟、L棟、M棟將另案討論及評估。
  4. 有關未來規劃為道路以東區域之廠區內建物均不予以保留,將不影響已公告之「南港區第三期市地重劃」計畫進行,以確保參與計畫之市民權益。
第三回
「103年1月16日文資審議第55次會議」

A2棟、B棟、F棟及防空洞:原則全棟原地保留。

第四回
「103年4月7日文資審議第56次會議」
  1. 經委員綜合討論後,認為工業遺址之保存不應只限於某階段建造之建物,除原則以保留日據時期原廠區原建物為主,本次增加登錄1945年後興建之M棟為歷史建築,另考量J棟、L棟因不具文化資產建物價值之特色,不予保存。
  2. 崗哨之保存方式,因涉及都市計畫主要計畫內容變更,故同意採異地重組方式,移至廠區西側街廓與其他建物做整體性的保存再利用。
  3. 另有關G棟保存範圍,參考日據時期廠區航照圖,G棟之後有增建行為,現存建築量體和日據時期範圍有所不同;經委員充分討論後取得共識,原則以日據時期原廠區原建物為保存範圍。
  4. 至於I棟,因委員尚無共識,俟相關資料蒐整確認後,績提送下次文資會審議。
第五回
「103年6月20日文資審議第58次會議」

同意南港瓶蓋工廠保存範圍為都市計畫道路以西之廠區範圍,其中登錄A2棟、B棟、F棟、G棟、I棟、M棟,崗哨,防空洞為歷史建築。保存方式:G棟原則以日據時期原廠區原建物為保存範圍,崗哨採異地重組之方式保存。

第六回
「103年12月3日文資審議第64次會議」
  1. 同意通過G棟及崗哨之保留、拆除及遷移計畫案。
  2. 請於計畫書中補充說明有關拆除之G棟建築構件,存放於M棟之白蟻防治、防潮等作業程序及保存維護措施。
  3. 本案請於歷史建築公告完成及配地方案、重劃工作、開發方式確定後,再辦理拆解及遷移工作。
第七回
「104年2月16日文資審議第66次會議」

為利保存範圍區域將來活化利用和景觀形塑,針對「南港瓶蓋工廠」都市計畫、市地重劃土地分配及建議公告保存範圍部分,請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及臺北市政府地政局土地開發總隊於下次文資會進行專案報告。

第八回
「104年3月17日文資審議第67次會議」
  1. 經委員綜合討論後,同意臺北市政府地政局土地開發總隊提送「南港瓶蓋工廠」保存範圍。
  2. 附帶決議:未來保存範圍南側基地進行開發行為時,為避免新建物外觀影響歷史建築及整體環境景觀風貌,建議新建物應與歷史建築保留適當退縮公間,建物高度應避免對歷史建築產生壓迫感,以利保存範圍區域將來活化利用和景觀形塑。

Copyright ©2017  最佳瀏覽畫面1024*768